【背景资料】 某公路承建城市主干道的地下隧道工程,长520 m,为单位双重类型钢筋混泥土结构,采用明抢暗做法施工、隧道基坑深10 m间隔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与结构设计断面示意图如图5-1所示,围护桩为钻孔灌注桩:截水帷幕为双排水泥土搅拌桩,两道内支撑中间设立柱支撑;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的净距为1 m。

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确定了基坑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对结构施工与拆撑、换撑进行了详细安排。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进场踏勘发现有一条横跨隧道的架空高压线无法改移,鉴于水泥土搅拌桩机设备高,距离高压线距离处于危险范围,导致高压线两侧计20 cm范围内水泥土搅拌桩无法施工。项目部建议变更此范围内的截水帷幕桩设计,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变更。 事件2:项目部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隧道主体结构与拆撑、换撑施工流程为:(1)底板垫层施工→(2)→(3)传力带施工→(4)→(5)隧道中墙施工→(6)隧道侧墙和顶板施工→(7)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间隙回填→(8)。 事件3:某日上午监理人员在巡视工地时,发现以下问题,要求立即整改:(1)在开挖工作面位置,第二道支撑未安装的情况下,已开挖至基坑底部; (2)为方便挖土作业,挖掘机司机擅自拆除支撑立柱的个别水平联系梁;当日下午,项目部街道基坑监测单位关于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的报警;(3)已开挖至基底的基坑侧壁局部位置出现漏水,水中夹带少量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