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题库

一级建造师考试题库

2016年02月20日《公路工程》每日一练

单选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隧道供电线路布置和安装时,瓦斯地段的输电线必须使用(     )

A.绝缘铜线
B.胶皮线
C.绝缘铝线
D.密封电缆

A B C D
2

公路工程施工中,投入施工现场的劳动力工种很多,下面哪个工种是在所有工程中必须配置的(     )

A.机修工
B.测量工
C.混凝土工
D.钢筋工

A B C D
3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支架现浇箱梁施工时,封锚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不宜低于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

A.80%
B.85%
C.90%
D.96%

A B C D
4

钻孔灌注桩均匀性监测不宜采用(     )

A.钻芯取样法
B.超声波法
C.机械阻抗法
D.回弹仪法

A B C D
5

桥梁基础施工时,喷射混凝土护壁的基坑开挖不适用于(     )

A.基坑坑壁土质不易稳定,并有地下水的影响
B.开挖深度超过10.0m,地下水渗流不太严重的土质基坑
C.放坡开挖工程量过大,工程费用不经济
D.受施工场地或邻近建筑物限制,不能采用放坡开挖

A B C D
6

关于土石混填路基的施工,正确的说法是(     )

A.土石混填路基的施工可以采用竖向填筑法、分层压实法、冲击压实法或强力夯实法中的任意一种
B.从原始地面至路堤设计标高应采用同一种土石混合料填筑
C.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松铺层厚的2/3
D.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时,宜采用人工铺填,整平应采用大型推土机辅以人工按填石路堤的方法进行

A B C D
多选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少选,不得分;。)
7

钻孔灌注桩施工步骤包括(     )

A.制备泥浆
B.埋设护筒
C.钻孔
D.孔内通风
E.混凝土灌注

A B C D E
简答题(请根据背景资料,按要求作答)
8

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路面改造施工标段,路面施工项目部拟对路面施工分成三个区段进行,在施工作业方法的选取时要求组织几个相同的路面工作队,在同一时间、不同的空间上进行施工。派出了测量工、拌和设备操作人员、摊铺机操作人员、压路机操作人员、边缘修饰人员、普工和指挥人员。

问题:
(1)在组织若干个施工工区段进行施工时,可以采用的施工组织形式有哪几种?根据背景材料本项目宜采用哪种形式?
(2)补充路面施工还需要投人施工现场的劳动力。哪两种工种在所有的工程中必须配置?

9

某南方高速公路A特大桥桥跨布置及结构型式为(3×30 60 3×110 60 3×30)m,连续箱梁刚构桥。该桥地处山区,主桥采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墩,墩高30~40m,主跨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施工单位进场后,经实地考查和核对设计文件,编制了本桥的施工组织设计。在安全技术方面强调按高处作业要求挂设安全网,并设置安全通道、扶梯、防护栏杆和安全警示标示牌等。作业平台要求均载,不得超载偏载,挂篮设计采用三角斜拉带式,经项目经理部工程科负责人同意签认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组织设计的报审程序不符合要求,内容存在不足,退回施工单位要求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该桥所用的砂,碎石等地材由施工单位通过媒体以公告的方式邀请材料供应商参加竞标,并且按招标和定标两步骤确定供应商。为确保材料质量,工地试验室对供应商送至项目部的砂、碎石进行了取样试验,质量满足要求后确定了地材供应商。
为了进行挠度观测,在箱梁的顶底板布置了测点,测量了立模时的标高。悬臂浇筑施工期间昼夜温差大,梁段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作业班组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监测人员发现梁底高程误差超出允许范围,经分析排除了以下原因:混凝土的重力密度的变化与截面尺寸的变化;混凝土弹性模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构体系转换以及桥墩变位对挠度产生的影响;施工临时荷载对挠度的影响。

问题:
1.改正本桥施工组织设计报审程序的不当之处。除背景中提到的安全防护措施外,桥墩顶作业还要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2.工地试验室的砂、碎石取样试验方式有何不妥?
3.分析说明造成本桥施工挠度控制不当的可能原因。
4.施工挠度观测时,还应选择哪些工序作业前后作标高测量?

10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西部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的施工任务,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对施工图进行了初审、内部会审。在此基础上,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对施工图进行综合会审,各阶段会审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经济政策的规定;建筑结构与安装工程的设备同管线的结合部位是否符合要求;安装工程各分项专业之间有无重大矛盾;图纸份数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坐标、标高及地上地下工程和公路交会点等有无遗漏和矛盾。
路线K51 350—K51 680为路堑段,地表上部覆盖薄层第四系残积土,其下为风化较严重的砂岩,边坡最大高度45.3m,分五级,每级设置4m宽的平台。边坡支护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下面四级边坡每级设置三排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网格梁,网格梁锚索间距为4m,施工单位拟定的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图为: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工作平台搭设→钻孔→清孔→制作锚索→安装锚索→A→网格梁施工→为张拉和锁定→B。
为验证锚索锚固力是否符合设计文件件要求和指导施工,施工单位进行了锚固性能基本实验,张拉分预张拉和超张拉两阶段进行,并采用“双控法”控制,锚索锁定后,余露锚索采用电弧切割,并留5-10cm外漏锚索。现场监理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错误,并进行了纠正。
边坡支护施工完成后,质量检测机构对边坡支护质量进行了检测评定,其中实测项目经加权计算得分93分,因网格梁外观缺陷扣1分,因分项工程施工原始记录部分不详扣2分。

问题:
1.补充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
2.指出预应力索锚施工工艺流程中A、B代表的工艺名称
3.写出“双控法”的含义。
4.改正锚索锁定后施工单位的错误做法。
5.计算边坡支护分项工程评分值,并评定其质量等级。

剩余时间00:00:00
暂停
返回列表 下次再做 下载
答题卡 0 / 10
单选题每题1分 共6题
1 2 3 4 5 6
多选题每题2分 共1题
7
简答题每题20分 共3题
8 9 10
保存进度,下次继续
交卷
网络错误!2. 提交成功! 3.提交失败!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