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题库

一级建造师考试题库

2016年03月24日《市政公用工程》每日一练

单选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箱涵顶进施工时,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可采取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每次开挖进尺0.4—0.8m
B.顶板切土,侧墙刃脚切土及底板前清土须由人工配合
C.两侧应欠挖50mm,钢刃脚切土顶进
D.当属斜交涵时,前端钝角一侧清土困难应优先开挖

A B C D
2

下面属于地下连续墙刚性接头的是(     )

A.锁口管
B.波纹管
C.楔形
D.十字形穿孔钢板

A B C D
3

合同实施过程中,凡不属于承包方责任导致项目拖延和成本增加事件发生后的28d内,必须以正式函件通知(     ),声明对此事件要求索赔

A.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
B.监理工程师
C.项目经理
D.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A B C D
4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盾构施工选择考虑因素的是(     )

A.砌块形式
B.软弱地层
C.地面建筑物多
D.地表沉降控制严格

A B C D
多选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少选,不得分;。)
5

明挖地铁车站结构由(     )组合而成

A.底板
B.顶板和楼板
C.基础
D.梁
E.侧墙

A B C D E
6

燃气管道根据用途分类可分为(     )

A.架空燃气管道
B.地下燃气管道
C.工业企业燃气管道
D.城市燃气管道
E.长距离输气管道

A B C D E
7

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凝土,其结构组成形式有(     )

A.悬浮密实结构
B.骨架空隙结构
C.骨架密实结构
D.悬浮空隙结构
E.混否填料密实结构

A B C D E
8

燃气管道穿越高速公路时,应采用( )措施

A.提高绝缘等级 
B.提高防腐等级 
C.采用加厚的无缝钢管 
D.直埋填土加细砂 
E.加套管 

A B C D E
简答题(请根据背景资料,按要求作答)
9

2006年案例分析(五)
背景材料: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经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下3m。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放坡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定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季施工前完成。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季。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5,钢刃脚进土50m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m,并且在列车运营过程中连续顶进。
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顶进行施工时,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问题:
1. 本工程工作坑降水井宜如何布置?根据背景资料,在顶进作业时应做哪些降排水工作?
2. 箱涵穿越自来水管线时可采用哪些保护方法?
3. 指出项目部编制的轨道加固与测量监控方案及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作法。
4. 结合项目部进度控制中的问题指出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5. 指出加固方案和顶进施工中存在的引起列车颠覆的隐患。
6. 依据背景资料分析开挖面坍塌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10

背景
某工程公司中标承包公园环湖路工程项目,道路总长8.5km,采用沥青混合料面层整体路面结构,其中590m路段需沿路北侧敷设直径800mm的雨水管线。为满足游园活动需要,工程建设工期只有90个自然日。进场后项目部组织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园路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安全措施、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以及辅助配套等。但施工组织设计报批时被退回要求说明并补充。为保证进度,项目部拿到设计院提供的施工设计图后即开始施工。
在竣工验收前,项目部请城建档案馆进行施工技术文件预验收时,发现施工过程文件有补填现象等问题,结果预验收不合格。

问题 
(1)分析施工组织设计被退回的可能原因,给出应补充的内容。 
(2)项目部现场,按规定应设立一些什么标牌? 
(3)项目部开工做法存在哪些问题?
(4)分析预验收不合格的原因,给出正确做法。

剩余时间00:00:00
暂停
返回列表 下次再做 下载
答题卡 0 / 10
单选题每题1分 共4题
1 2 3 4
多选题每题2分 共4题
5 6 7 8
简答题每题20分 共2题
9 10
保存进度,下次继续
交卷
网络错误!2. 提交成功! 3.提交失败!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