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题库

一级建造师考试题库

2016年01月13日《市政公用工程》每日一练

单选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通过在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添加合成沸石产生发泡润滑作用、拌和温度(     )℃条件下生产的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相同

A.130~140
B.130~150
C.110~130
D.120~130

A B C D
2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项目的是(     )

A.压实度
B.弯沉值
C.平整度
D.沥青含量

A B C D
3

设置内支撑的基坑维护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是(     )

A.围护墙→支撑→围檩
B.支撑→围檩→围护墙
C.围护墙→围檩→支撑
D.围檩→支撑→围护墙

A B C D
4

关于排水构筑物混凝土的施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砂和碎石要连续级配, 
B.对于大型给水排水混凝土构筑物,合理设置后浇带 
C.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布放要求前提下,要尽可能增大入模坍落度 
D.对于地下工程,拆模后及时回填土

A B C D
5

在施工现场,用于施工控制测量的控制网水准基准点的测设及施工过程中的高程测量的仪器是(     )

A.全站仪
B.激光准直仪
C.GPS—RTK仪器
D.光学水准仪

A B C D
多选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少选,不得分;。)
6

编制进度总结时应依据(     )资料

A.进度计划
B.主要大事记
C.计划执行的实际记录
D.计划的检查结果
E.计划的调整资料

A B C D E
简答题(请根据背景资料,按要求作答)
7

某城市拟对全市的给水系统进行全面改造,通过招标投标,选择了一家企业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
在给水厂站施工过程中,对降水井的布置提出以下要求:
(1)面状基坑采用单排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外缘一侧。
(2)降水井的布置在地下水补给方向适当减少,排泄方向适当加密。
(3)当面状基坑很小时可考虑布置单个降水井。
(4)在基坑运土通道出口两侧不应设置降水井。
为了保证滤池过滤效果,施工项目部对滤池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控制。施工期间,由于基坑内地下水位急剧上升,使基坑内的构筑物浮起,为此,提出了抗浮措施。
该给水工程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实现了送水并网。

问题
1.指出对降水井布置要求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2.为保证滤池过滤效果,应严格控制哪些环节的施工质量?
3.基坑内构筑物施工中的基本抗浮措施有哪些?
4.送水并网应具备哪些条件?

 
8

某公司承建一埋地燃气管道工程,采用开槽埋管施工。该工程网络计划工作的逻辑关系见下表。
网络计划工作逻辑关系

工作名称 紧前工作 紧后工作
A1   B1、A2
B1 A1 C1、B2
C1 B1 D1、C2
D1 C1 E1、D2
E1 D1 E2
A2 A1 B2
B2 B1、A2 C2
C2 C1、B2 D2
D2 D1、C2 E2
E2 E1、D2  

项目部按上表绘制网络计划图如图1所示:

网络计划图中的E1、E2工作为土方回填和敷设警示带,管道沟槽回填土的部位划分为Ⅰ、Ⅱ、Ⅲ区,如图2所示:

回填土中有粗砂、碎石土、灰土可供选择。

问题
1.根据表补充完善图1所示的网络计划图。
2.图2中△H的最小尺寸应为多少?(单位以mm表示)
3.在可供选择的土中,分别指出哪些不能用于Ⅰ、Ⅱ区的回填?警示带应敷设在哪个区?
4.Ⅰ、Ⅱ、Ⅲ区应分别采用哪类压实方式?
5.图2中的1、Ⅱ区回填土密实度最小应为多少?

9

某单位中标污水处理项目,其中二沉池直径为51.2m,池深为5.5m。池壁混凝土设计要求为C30、P6、F150,采用现浇施工,施工时间跨越冬季。
施工单位自行设计了池壁异型模板,考虑了模板选材、防止吊模变形和位移的预防措施,对模板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考虑了风荷栽下防倾倒措施。
施工单位制订了池体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包括:(1)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2)混凝土的浇筑顺序、速度及振捣方法。(3)搅拌、运输及振捣机械的型号与数量。(4)预留后浇带的位置及要求。(5)控制工程质量的措施。
在做满水试验时,一次充到设计水深,水位上升速度为5m/h,当充到设计水位12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满水试验测得渗水量为2.51/(m2•d),施工单位认定合格。

问题
1.补全模板设计时应考虑的内容。
2.请将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补充完整。
3.修正满水试验中存在的错误。

 
10

背景资料:
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10 100,终点里程为DK10 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
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
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

问题:
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2.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
3.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
4.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剩余时间00:00:00
暂停
返回列表 下次再做 下载
答题卡 0 / 10
单选题每题1分 共5题
1 2 3 4 5
多选题每题2分 共1题
6
简答题每题20分 共4题
7 8 9 10
保存进度,下次继续
交卷
网络错误!2. 提交成功! 3.提交失败!
知道了